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宿迁市承接南北产业转移的实践与思考

2012-4-1 11:17| 发布者: 洋河身边事| 查看: 1873| 评论: 0|来自: 洋河新城

摘要: 我市承接南北产业转移的实践与思考沈 习 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宿迁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01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确定苏州市与我市南北挂钩合作。两市挂钩合作以来,在苏州市各级政府积极帮助下,我 ...

我市承接南北产业转移的实践与思考
沈 习 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迁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01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确定苏州市与我市南北挂钩合作。两市挂钩合作以来,在苏州市各级政府积极帮助下,我市抢抓机遇,主动承接,南北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多年来,我市共承接苏州市各类转移项目509个,总投资515亿元,实际引资金额173亿元,累计实现税收近11亿元,带动就业近20万人。


一、我市承接南北产业转移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积极推进南北产业转移。我市始终坚持“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主,经济建设以工业突破为主,工业突破以招商引资为主,招商引资以项目进园区为主”的“四为主”方针,把招商引资、工业强市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激发内在动力,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开展了“项目开工竞赛”、“项目投产达效竞赛”等活动。各县区选派了一批机关干部到苏州对口挂钩合作市区驻点招商,把招商网络延伸到乡镇,广泛收集产业转移信息;组织本地民营企业到苏州学习考察,广泛寻求与苏州的资金、人才、技术对接,实现互动双赢。另一方面强化推介力度,大力宣传宿迁、推介宿迁。2002年以来,我市在苏州召开各种招商会、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会300余次,签约项目1200余个,协议投资额超500亿元。2007年4月份,两市在苏州共同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南北挂钩招商月”活动,为我市协议引进各类项目262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73.28亿元。2008年5月份,两市政府再次联手举办了“苏州宿迁南北挂钩投资洽谈月”活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邀请了近万名苏州客商到宿迁实地考察。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良性运作模式,苏州市创元集团、沙钢集团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的老总先后到宿迁考察投资环境。两市还积极配合省“苏北光彩行”等活动,广泛邀请苏州知名企业与我市当地项目对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苏州市的各对口市(区)、各相关部门更加主动地关注宿迁、宣传宿迁、推介宿迁,也让苏州市的广大企业家能够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宿迁,促使有产业转移意向的苏州客商投资考察首选宿迁,为苏州产业加快向我市转移确立了导向。长江润发、恒力集团、波司登服饰、可成科技等一大批投资额10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苏州项目在宿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建设载体,打造南北产业转移平台。为加快推进我市承接苏州产业转移载体的建设,2003年6月16日,苏州和宿迁两市市委、市政府共同成立了苏州——宿迁工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宿迁经济开发区及三县两区与苏州对口挂钩合作的共建工业园开始运行。2007年以来,双方共建6个工业园区,包括苏州宿迁工业园、张家港(宿豫)工业园,昆山(沭阳)工业园、常熟(泗洪)工业园、吴江(泗阳)工业园和吴中(宿城)工业园,均获批为省级南北挂钩共建园区,来自苏州一大批投资规模较大的产业转移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了明显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多方互动,构建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在推进南北产业转移工作中,两市建立了稳定长效的对口帮扶合作机制。一是政府间的互动合作机制。每年两地市、县(区)级党政代表团进行互访,并通过召开南北共建园区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深化两地挂钩合作事宜。同时,苏州市经信委、商务局、发改委等部门主动帮助我市牵线搭桥,组织苏州客商来宿考察,先后促成了宏利来、流星工业园、晨风集团等产业转移项目。二是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市、县(区)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联系面广、渠道多的优势,广泛邀请苏州知名企业与我市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先后组织20余批苏州客商来宿迁参观考察,达成合作项目50多个。张家港市企业家协会每年都组织专家来我市开展科技帮扶活动,长江村的一批知名企业家还自费组织当地企业家和台港澳、日韩等国内外客商来宿迁参观考察。三是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机制。两市企业进行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如我市的绿陵化工公司改制后,与苏州苏福马公司和长江润发集团投资2亿元兴建福鑫木业有限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泗阳华泰纺织、沭阳恒顺中奇等都是借助产业转移外力,迅速做大做强。
(四)强化服务,营造产业转移优质环境。2002年以来,我市全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投资环境。先后三次对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大幅度清理,目前市权范围内仅保留审批事项11项,核准事项49项,告之承诺10项,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17项减少到270项,其中涉及园区内工业企业的只有49项,年收费总额下降13%,涉及工业企业收费下降30%。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全过程服务体系,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对共建工业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对苏州产业转移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12下一页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QQ|洋河新区网|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免责声明|网站地图|帖子申诉|TOP|洋河论坛 ( 苏ICP备11051693号-4 )

GMT+8, 2024-3-13 15:39 , Processed in 0.022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