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史记 项羽本纪》第一句话,“项籍者,下相人也。”下相,古县名,今宿迁西南。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大家,项羽的老家在宿迁。自清以来,宿迁就有了一个纪念项羽的地方——项王故里,但一直偏居城南一隅,小而简陋。这一现状正在改变,目前,宿迁正投资40亿元进行项王故里景区改造,全力打造项羽品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宿迁历史风采。
《史记 项羽本纪》第一句话,“项籍者,下相人也。”下相,古县名,今宿迁西南。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大家,项羽的老家在宿迁。自清以来,宿迁就有了一个纪念项羽的地方——项王故里,但一直偏居城南一隅,小而简陋。这一现状正在改变,目前,宿迁正投资40亿元进行项王故里景区改造,全力打造项羽品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宿迁历史风采。
项王故里位于宿迁城南,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占地面积不到10亩,经过多年的修建,已经形成了前后三进院落,以英风阁、碑廊、手植槐、项里桐为主要景点的景区。
景区内,手植槐据说为当年项羽亲手栽种,虽然已经两千多年,但依然生机勃勃。项里桐下,据说埋藏着项羽的衣包,也是项羽出生地梧桐巷命名的由来。
昨天下午,在项王故里门前看到,两名小伙子正在拍照留念。记者了解得知,他们是南通人,被公司派驻宿迁两个月,马上就要回南通了,临走之前特地来看看。游览一圈后,他们说: “比想象中的要差一点,太小了,不仔细的话,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了,项王故里名气很响,目前这个样子和它的知名度不相称。”
很多来此参观过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觉,相对于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项王故里实在太小太简陋了。
“项王故里是宿迁市区现存最大的古迹遗存,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体量太单薄,旅游功能也不够完善,这成为制约项王故里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宿迁市宿城区博物馆馆长李庚善告诉记者,每年项王故里接待游客总量也就在5万人左右,很多人到里面转个20分钟就出来了。“我希望项王故里改造后能成为宿迁最知名的名片!”
景区扩容近百倍
据了解,项王故里景区改造工程,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黄河路,南至城南污水处理厂南侧道路,北至项王路,项目总投资40亿元,规划总用地65.35公顷,扩大了近百倍。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不落幕的传奇,成为一种文化的代表。项王故里在重建时也将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挖掘项羽文化、西楚文化的内涵。景区扩容后将把项王故里核心区、杨泗洪墓、三皇庙石碑、通惠桥等散落的景点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以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景区建成后,将彻底告别20分钟逛完的尴尬。项王故里核心区、梧桐巷传统街区、西楚大街商业休闲区、滨水文化休闲区、商业文化休闲区、滨河商业休闲区六大功能区,可以让游客游览一天都不会觉得乏味。
负责该项目建设的是宿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于项王故里景区改造需要的40亿元资金,该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这是宿迁市重点工程,涉及的各部门都会全力以赴支持这项工作,另外,他们公司也会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手段、融资方式保证资金的供应。
宿迁博物馆将落户景区
据悉,景区内还将建设项王文化园、楚城广场、宿迁博物馆等十几处景点。对此,宿迁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宿迁博物馆馆长张萍萍非常高兴。她告诉记者,目前的博物馆在宿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办公场所与博物馆在一起,这显然不合适,也不方便市民参观游览。
“把博物馆放在项王故里景区内,有利于打造统一的文化景区,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一个展示宿迁历史文化的非常好的窗口和平台!” 张萍萍高兴地说。
张用宪是老林业工作者,对宿迁历史文化有极深的造诣,他告诉记者,宿迁这次下决心投巨资改造项王故里景区,这是一件大好事,“影视作品中左一次右一次地演绎项羽的故事,但全国有多少人知道,项羽是宿迁人?宣传项羽就是宣传宿迁,更多的人到宿迁寻找英雄、寻找爱情的时候,宿迁的经济发展就更快了!”
宿迁学院中文专业主任、教授程芳银也对记者说,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地级市,宿迁一直在努力跨越,改造项王故里景区将有利于打造项羽品牌,挖掘项羽文化,彰显宿迁特色,有利于推动宿迁经济的发展。
现代快报 杨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