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经过公开征集、共商会办、专题审议等程序,我市已敲定就业创业、城乡安居、医疗教育、公交通达、扶贫济困、养老保障、便民服务、环境改善8大工程,4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项目少了但更贴近百姓
市政府秘书长郭金在会上介绍,201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有七大方面66个项目,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完成情况较好。据统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项目30个,占项目总数的45.5%,包括扩大就业、推进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等项目。完成年度任务的项目35个,占项目总数的53%,包括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城乡安居等项目。因规划建设方案调整进度的项目1个,占项目总数的1.5%。“今年在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时,我们没有再把重大工程一类的项目列入其中,所以虽然总数少了,但更加体现出关注民生、求真务实的特点。”郭金说,今年的4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多从实用出发,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难题。同时,在项目设计上,首先确立了总体目标,其次制订了实施细则,既便于群众知晓,又便于督查推进。
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0人
发布会上,市人社局、民政局、水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分别就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解答。 “今年我市促进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投入比去年增长10%,确保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帮助8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72个,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200个。”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实施“55233计划”来扶助就业和再就业,即开展“五大行动”、推进“五个建设项目”,实施“两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三个创新”、实现“三个突破”。 其中,“五大行动”包括,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春风行动、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行动、大学生就业推进行动、开发区企业用工服务行动和创业扶持行动。“五个建设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村级平台建设项目、劳务输入基地建设项目和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六类人群可享医疗救助
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根据《宿迁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在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凡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和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临时生活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市和区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其他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难人员这六类条件之一的人员,都可申请城乡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主要通过资助参保参合和进行大病住院医疗救助两种方式来实施。作为医疗救助对象,可以享受到政府全额资助其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不用掏一分钱。救助对象因病需住院治疗时,可直接到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卫生院)看病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中,符合城镇职工医保或新农合医保报销规定及医疗救助相关规定的,在结账时可通过医院结算窗口,按规定一次性报销可报销部分,同时还可直接获得规定比例的医疗救助,从而大大减少自付费用。
三类城市“夹心层”住房困难将解决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今天,住房成为不少城市“夹心层”最关心的问题。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使三类城市“夹心层”住房困难得到解决。 据介绍,2011年,全市计划新增廉租住房730套,公共租赁住房2800套,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5210套,建设拆迁安置房205万平方米,实施危旧片区改造150万平方米,确保各省级开发区管委会新建一家建设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蓝领服务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将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扩大到低收入无房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扩大到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增加保障性房源供应,逐步解决中低收入以下家庭、新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实现城市低保、低收入无房家庭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应保尽保”,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保尽保”,新就业和进城(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保尽保”。
年内将新开4条夜班公交线路
去年底,我市优化调整并开通了7条公交线路,新投入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90辆,有效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公交还会继续有“大动作”。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市区公交一体化升级改造步伐,新开4条夜班公交,新建(改造)市区公交候车亭133座,完成市级公交调度中心基建工程等。在此基础上,还将新建5个农村客运站、1个农村客货运站和15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全市新增公交线路10条,新增公交车辆100辆,更新车辆50辆;新增通班车行政村100个,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班车通达率85%以上;完成20个乡镇镇村公交发展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同时,还将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