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全民创业型社会研究中心等,前不久欣然将“中国创业之城”的牌子授予宿迁,全国只有深圳、杭州、温州等为数不多的城市获此殊荣。 “是创业文化助推宿迁变身创业之城。”宿迁的创业精英们感言。 创业文化,引领干部群众“超越自我” 宿迁人的“创业细胞”曾经很不发达:2006年,站在建市10年新起点上的宿迁,面貌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依旧是“丑小鸭”。 “思想观念的转变,精神力量的塑造,远比建几座工厂、修几条道路、上几个项目,来得重要。”对此有深刻认识的宿迁市委市政府,适时发出了在全市开展创业文化建设的动员令。“宿迁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新审视本土文化,扬优弃劣,融合创新,通过播撒、张扬进取精神和致富激情,加快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文化。”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 2006年11月30日,《宿迁创业文化建设纲要(2006—2010)》出台,以促进“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为主要目标的创业文化建设,由此大步走进宿迁人的生活。“创业文化的核心亮点是求变,即变守业守旧为创新创业、变认理讷言为明理敏行、变重义轻利为利义并重、变大而化之为精心精细,最终摒弃落后的精神状态。”主抓创业文化建设的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益解释。 创业文化“套餐”,轻松入耳入脑入心 面向全市529万人的宿迁创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以感性、引人入胜的方式出现: 广播天天有声音,电视天天有画面,报纸天天有文章,网络天天有内容——新闻媒体面向大众开设的“创业课堂”、“创业之路”、“创业经验大家谈”,使创业文化轻松入耳、入脑、入心。 一年365天“想看就看”的宿迁创业文化网,被誉为宿迁人创业文化“免费午餐”。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和“创业前沿”、“创业明星”、“创业讲坛”、“创业政策”等栏目亲密接触,“昔日穷小子今成水果大亨”、“一位全职太太的美容创业经历”、“益智玩具让他开出5家连锁店”等典范故事,曾让很多人怦然心动。 创业文化节是宿迁创业文化建设的“重头戏”,200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连续剧”精彩纷呈。在去年11月初举办的第五届创业文化节上,“网上创业我争雄——2010宿迁网商菁英赛”、“成功创业我论道——大专辩论赛”、“全民创业我成功——创业典型大型新闻活动”等活动,让创业激情在更多宿迁人的胸间回荡。 创业文化引进门,创业服务送一程 去年11月3日,宿迁第五届创业文化节重要内容之一的“自主创业我争先——SYB培训班”开班,全市近千名被征地农民、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接受了培训。 在宿迁,不仅创业文化会帮助创业潜力人群“开窍”, 各种各样的创业服务还会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宿迁创业指南》、《农村创业实用科技指南》、《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创业指导服务周、创业培训月、创业者俱乐部、创业互助联盟、服务外包创业者协会等一齐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及创大业者提供多种帮扶服务。“你创业、我服务”已然成风。 为解决初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市财政拨出专款设立全民创业基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贴息和工商登记补贴;在苏北第一个以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组建创业培训专业机构——宿迁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通创业服务热线,全方位为创业者释疑解难。 “创业经济”在宿迁大地处处飘红 创业文化建设,激活了大批宿迁人的“创业细胞”。 在宿城区,小老板近年已涌现出3000多名。在邻近的宿豫区,近年有近万名农民成功创业,累计投资2.6亿元,创办各类民营企业2800多家,吸纳3万多人就业。而在后发快进的沭阳县,“创业经济”更是如火如荼,去年1—12月份,该县新发展私营企业4221个、个体工商户3.17万户,分别占宿迁市新增总量的52.1%和57.9%。 如今的宿迁市,本土创业与外来创业、外出创业交相辉映,全市有50多万名自主创业人员活跃在花木、板材、纺织、机电、玻璃及商贸流通领域,数千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元。“创业经济”处处飘红,成为宿迁跨越式发展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