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把远程教育网络“村村通”工程列为2010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同年7月,204个终端站点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络学堂”建好后,如何维护、管理并发挥它的远程教育教学作用?该区利用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电脑操作熟练等优势,对他们进行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目前已有9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区级考核,持证走上远程教育管理员岗位。通过组织大学生村官对村干部进行手把手培训,全区有900余名村居干部能够熟练地掌握远程教育节目接收、存储和播放操作,以及网上信息查寻、整理和利用,形成一支优秀的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 “我们党课教育再不用像过去那样:讲课仅靠台上‘一张桌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了。现在是一切尽在鼠标下,接受教育‘零距离’!”参加郑楼镇农村党员培训的党员们高兴地说。 如何让“网络学堂”叫好又“叫座”?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区科技、农业、工商、劳动、教育、文化等部门制作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等一批精品教学内容发布在远程教育网上,让农民享受“自助餐”式的学习,大大提高了“网络学堂”的“上座率”。该区还采取自由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网上在线答疑与当面解答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20余次,参学人员达到5万多人次,解答群众提问2万多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优势,通过培训让农民通过网络学技术,强技能,捕捉市场信息。广大农民学会了分析市场需求,借鉴外地先进生产经营模式,调整产品结构,收入逐年增加。罗圩乡武圩村村民陆标通过网络,了解到上海西洋芹价格高出本地5倍的信息后,种了3亩的西洋芹,并及时与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联系,仅一季西洋芹就净赚7000多元。耿车镇大众村网络创业户已增加到106户,带动了当地600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年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 该区远程教育网络开通以来,为全区群众提供了3万余条致富信息,为3.8万余户村民提供了相关技术培训,1500余家种植养殖大户实现了网上销售。“网络学堂”已成为宿城农民创业致富的“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