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在这儿‘监督’他们,这儿离家也不远,没事就来看看路铺的咋样,可不能让他们偷工减料。”一位“义务”监督的大爷说。在仓集镇道路铺设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为村民铺设水泥路,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小路全长92米,但这是连接沈陈村陈庄组与沈东组的必经之路,该路段完工后,将给附近居民的出行带来便利。 打开“洋河民生实事365”公众号,日期更新在4月26日:环安局为幼儿园儿童赠送皮球、积木、书籍;仓集镇在镇区主要干道两侧栽植桃树、枇杷树、桂花树等景观树木;仓集镇在李楼村建设约1000平方米的便民健身广场;洋河镇在王官路环境卫生整治点修剪苗木,并栽植花木树150颗…… 原来,为让洋河新区群众持续受益、得实惠,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自今年3月起,新区创建了“洋河民生实事365”公众号,将定期排定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事项,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公众号里,让群众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近期受益的民生事项了。 “原来这儿一到晚上,黑漆漆一片,大人小孩都呆在家里不好出去,自打装了路灯,学生放学、大人办事晚一点回来都不怕了。另外,村里把门前的断头路铺好了,小沟里垃圾也清理了,还建了一个小广场配了音响给我们跳舞娱乐,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好!”在洋河镇东圩社区,居民王秋华说。 为让群众持续受益、得实惠,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早在2013年1月1日,市委常委、秘书长、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沈海斌就提出“民生实事365,天天为民添幸福”的理念,自此,新区全面启动“民生实事365”工作,分别涉及环境整治类、基础设施类、公共交通类、生活诉求类、劳动就业类、文化教育类、法律援助类等内容,并以天为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坚持每天至少为群众做一件实事,努力让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为保障“民生365工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洋河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多次到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多次批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指明工作方向。先后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征集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办法等制度,三年以来,“征集—确定—实施—督查—回访”的良好机制已形成,随着“民生实事365”工程深入推进,长效化、常态化和制度化民生工作机制不断得以完善健全,且运行顺畅。 为“零距离”服务群众,确保民生实事365工作“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洋河新区不断加大督查力度。据民生实事365办公室主任王辉介绍,新区对每月征集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跟踪督查考核,有专人到项目实施现场进行实地查看,当场考核打分;每天将前一天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在新区网站、公开栏、电子显示屏上进行公示;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和考核得分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对实施的项目进行“回头看”,督查后续管理情况,切实做到建得好、管得住、用得久,同时了解受益群众对项目满意度。 “这上面有我们‘民生实事365’的联系方式,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们。”在洋河镇平安小区,洋河新区相关工作人员在小区进行宣传,宣传组成员说,让更多的人了解“民生实事365”工程,就要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需要。在民生实事365启动之初,就已经开通电话、网络、信箱等征求意见、建议的渠道,从群众需求出发征集“民生实事365”项目,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 不能让民生实事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为让群众真正参与项目实施,了解项目实施情况,洋河新区还邀请党员、人大、群众代表对各单位“民生实事365”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议,从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等方面全方位评议,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来打分,真正做到“民生工程民作主,实事项目实打实”。 截至目前,洋河新区已派发“民生红包” 2.59亿元,共实施3669项民生实事,惠及群众377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到98%。民生工作没有终点,洋河新区将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研究创新为民办实事的新方法、新路子、新举措,尽心竭力把民生工作做实、做出成效,努力让新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韩函 李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