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_56789 发表于 2011-7-14 19:07:22

文学与酒

文学与酒
  酒的发明可谓是人类的一大创造,发明者到底确系何人?众说不一。一说是大禹时的仪狄,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周人杜康(这大概与曹操的《短歌行》名句“何以解优?惟有杜康”的广为流传有关),好在是仪狄或杜康都早在几千年前作古,不会为专利权而打官司了。我国考古学家曾在洪泽湖畔的下草湾,发掘出五万年前的“醉猿”化石,那时的猿人智力低下,尚未进入人类社会阶段,他们决不可能会酿酒,据推测极可能是猿人将采集来的野果堆放在树洞里,过了些时日猿人再来寻找时,发酵的野果流溢出芬芳的玉液,猿人便猛啜狂饮,喝得铭酊大醉,而此刻恰好火山爆发,地震骤来,造山运动陡然产生,便把猿人们的醉态在瞬间变成了凝固的壮美。由此看来,中国的酒问世是远在有文字之前的事了。象形文字的“酉”字很像酒坛子,周朝的《诗经》里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的吟哦,殷代有“酒池肉林”的描述,可见酿洒业在奴隶社会就相当发达了。
  酒,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欢庆祝贺、壮别凯旋、结情系爱、接风洗尘、解仇言和、握手言欢、排忧解愁、消怒释怨、迎生送丧……都离不开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的酒,渗透和燃烧在人类感情的一切领域,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妙无比,多采多姿。酒,又常常是灵感的源泉,文学的诱因,艺术的媒介,文人骚客与酒的故事,车载斗量,不胜枚举:陶渊明嗜酒如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醉中的世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醉后的诗文方有“桃花源”味儿,其中既流动着人生的凄凉也散发着田园的温馨;白居易是名副其实的高阳酒徒,有他的《劝酒诗》为证:“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酒,使他“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他在醉眼朦胧、飘飘欲仙时写下的那些描写世态炎凉的诗,酒一般的清纯畅利,老少皆宜,妇孺能吟,流传天下;蔡邕号为“酒龙”,谢灵运名为“酒虎”,李白人称“酒仙”,欧阳修自命“酒翁”,杜甫对于酒事未免过分自谦,在他撰写的《酒中八仙歌》里他没把自己摆进去,但据考证,杜氏也是一个地道的酒鬼。陆游对酒事却坦率得很,自撰诗曰:“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酒,这神奇的液体,也常在书画家身上产生神奇的效应。唐代两位草书巨星张旭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二人作书皆离不开酒:张旭提笔必饮,饮则必醉,醉后呼叫狂走,濡墨而书,其书飘逸奇峭,连绵回绕,时人呼之为“张颠”,尊之为“草圣”;怀素学书贫无纸,曾种芭蕉万余株,取叶练字,称其居为“绿天庵”。他精勤学书,秃笔成冢,但嗜洒却毫不逊于张旭,“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他凭借酒兴运笔如骤雨旋凤,飞动圆转,变化莫测而又法度严谨,书法史上称之为“以狂继颠”……
  酒使中国文学增色,文学使中国的酒熠熠生辉。集谪仙、酒仙、诗仙为一身的李白,在沂蒙山喝得烂醉如泥时,于“不知何处是故乡”的醉境中,挥毫写下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千古佳句,酒以诗传,便使兰陵美酒名声大噪,千古不衰……


阿奎 发表于 2011-7-14 21:28:09

在酒之前,古人们都是喝醋的!

水中月 发表于 2011-7-15 15:15:14

洋河产美酒,但美酒并未能给洋河的大众老百姓带来幸福和安稳!

东方 发表于 2011-7-26 17:19:21

水中月 发表于 2011-7-15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洋河产美酒,但美酒并未能给洋河的大众老百姓带来幸福和安稳!

{:5_165:}{:5_158:}

东方 发表于 2011-7-26 17:19:38

酒,这神奇的液体,也常在书画家身上产生神奇的效应。唐代两位草书巨星张旭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二人作书皆离不开酒:张旭提笔必饮,饮则必醉,醉后呼叫狂走,濡墨而书,其书飘逸奇峭,连绵回绕,时人呼之为“张颠”,尊之为“草圣”;怀素学书贫无纸,曾种芭蕉万余株,取叶练字,称其居为“绿天庵”。他精勤学书,秃笔成冢,但嗜洒却毫不逊于张旭,“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他凭借酒兴运笔如骤雨旋凤,飞动圆转,变化莫测而又法度严谨,书法史上称之为“以狂继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与酒